有一句話是「台灣錢淹腳目」,是在描述民國七十多年,台灣由農業社會成長為工商業為主的社會,炒股票也成為了全民的運動。大家手中有滿滿的錢但找不到標的物,所以大量的金錢湧入股市,期望可以透過買股票發大財。台灣股市也在這時候第一次上萬點,造就一番榮景。腳踏實地工作不如拿一筆錢去股市錢滾錢。
而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,因為台灣受到疫情影響不大和遠端商機,股市又像挖到石油一樣用噴的,當你覺得已經到最高點該收手的時候,沒想到只是個低點,繼續漲。股票簡直怎麼買怎麼賺。就像我這種新手,沒有做任何功課,只是聽人家說這檔很厲害,就跟著買了。沒想到放著幾天不管,獲利的數字比我用盡洪荒之力定存了一整年的利息還要多。這的確讓我很開心,也同時產生了為什麼要工作的想法,工作的要死要活,還不如隨便按下買入股票的按鈕來得多。
這時我也能體會坐在我旁邊、我常常跟主管埋怨的設計師。他每天一來的第一件事都在看股票,都要看到爽才要開始工作,我漸漸也能體會這種魔力,不得不承認的確很吸引人。但是這樣也不禁讓我想到兩個日不落帝國的故事,第一代日不落帝國西班牙和我們所熟悉的第二代日不落帝國英國。
西班牙日不落帝國的落日
第一代日不落帝國是西班牙,因為哥倫布發現歐洲人所認為的新大陸,西班牙憑藉著科技優勢,消滅與征服美洲大陸上大多數的文明,奴役著美洲原住民,在發現的金山、銀山替他們挖掘。並且將源源不斷的財富運回歐洲大陸,一夕之間,從一個在伊比利半島上,將穆斯林佔領的土地搶回來的邊陲小國,瞬間成為歐洲最富有、最富強的國家。
一船又一船的財富源源不斷靠入西班牙港口,龐大的財富讓西班牙人幾乎可以買下全歐洲,在歐洲各地爆買,讓歐洲進入嚴重的通貨膨脹,成為歐洲購買力最強的國家,其他的國家都是西班牙的打工仔。
而西班牙的沒落,不是有個敗家子把所有的錢都敗光,剛好相反,是太有錢、太會賺錢。西班牙從王室到人民手上都有滿滿的現金,每個人都把現金再拿去投資美洲航海與探險事業,投資一塊錢可以獲得一百塊以上的報酬。試想一個農民勞心勞力辛苦耕作一整年,可能才獲得百分之十的報酬,如果還有天災的話,還有可能血本無歸,但是如果不要耕作,把身家拿下去投資的話,幾乎可以一夕致富。
於是大家都這麼做,種田的都不種了、蓋房子的也不蓋了、造船的也不造了,甚至保家衛國的士兵也沒有人願意當了,整個國家產業逐漸空洞化,幾乎沒有實體產業來支撐、來守護那筆龐大的財富。反正老子有錢,沒有食物嗎?跟法國買!沒有人蓋房子嗎?叫普魯士的工人來蓋!沒有船嗎?叫英格蘭那群海盜來蓋!沒有人當兵嗎?請個傭兵來顧門口,不然給幾個錢叫海盜不要來亂,反正老子有錢,要什麼都可以。
逐漸地,西班牙就只有一堆錢,沒有人願意認真工作,傻子才去種田、傻子才去精進造船技術,最後西班牙就是有錢的老粗,這個有錢的夢幻泡泡,被英國狠狠地在與無敵艦隊的海戰中戳破。英國取代西班牙成為新的日不落帝國。
以現在的例子來說:
晶片不夠了怎麼辦?老子有錢,買!
沒有疫苗怎麼辦?老子有錢,買!
沒有水怎麼辦?老子有錢,買!
沒有武器怎麼辦?老子有錢,買!
很會賺錢、只會賺錢、窮得只剩下錢最後的結果就是只要被別人掐住脖子,就只是別人眼中的肥羊,在比拳頭的國際社會裡面,注定走向衰敗。
英國日不落帝國何以日不落
英國人以海盜起家,專門以強奪維生,搶奪一船又一船從美洲開回歐洲的西班牙運金船。身為苦主的西班牙對於各國的搶劫不是不知道,但就是沒有有效遏止的辦法。好在各國的搶劫對於西班牙來說,就像螞蟻在米缸偷搬米一樣,他們以為很多,但是對於西班牙來說根本不痛不癢。
但是對於英國來說,可是一大筆錢財。英國王室可是窮到連官員的薪水都付不出來,只要搶奪一次就可以解決許多財政問題。後來搶上癮了,甚至自己幹起海盜頭子,發出「私掠狀」,表示政府承認你是有牌搶劫,你搶西班牙的船不過不會被國家通緝,反而有功於國家,全國上下都會把你當成英雄。
漸漸地英國靠搶西班牙的船也逐漸成為一個有規模的國家了,但是英國和西班牙不一樣,搶來的錢並不是歸王室所有,也不是搶到錢就覺得自己是好野人,開始專門以搶錢維生不工作了。以搶劫起家的行為暫且先不做道德上的評價,但是英國將搶來的錢持續投入實業,例如研究怎麼製造更堅固的船、射程更遠的火炮等等,提升自己的硬實力。最終在擊敗西班牙,取代成為新一代的日不落帝國。
成為霸主後的英國沒有像西班牙一樣裹足不前,也沒有驕傲的得意忘形。反而利用自己絕對的優勢創造更絕對的優勢,讓第二名幾乎沒有可能追過他。例如研究紡織機,帶動紡織業和機械的發展;研究蒸汽動力、鋪設鐵軌,引發工業革命,建立鋼鐵業。這個實業的發展都讓大英帝國的地位更穩固。
最好的例子就是新加坡,新加坡加起來大概就只有台北市加新北市那麼大,靠著麻六甲海峽的轉口貿易服務就可以發大財。但是新加坡從來沒有忘記實業的重要性,因此新加坡發展高汙染卻是極具價值的基礎產業煉油業,就算土地再小,也要填海造陸興建石化廠。發展基礎工業,穩固基礎實力,才是新加坡確保獨立、富強最重要的底牌。
台灣的線上遊戲發展史
台灣線上遊戲的發展史就好像西班牙日不落帝國的發展史。
台灣錢淹腳目的時候,也正好是台灣線上遊戲開始發展的時候,台灣也發展出很多經典的線上遊戲,像是金庸群俠傳、三國群英傳、吞食天地等大紅大紫的線上遊戲,在亞洲幾乎是居於領導地位,版權還海外授權好多國家,其中包含韓國。
當時的韓國還不如台灣,線上遊戲自台灣引進,但是沒有輕忽實體產業的重要性,同時也自製線上遊戲。到了1996年亞洲金融風暴時候,韓國遭受嚴重打擊,幾乎破產,而台灣幾乎沒有遭受到影響,於是台灣之於韓國就是一個超級有錢的國家。當時主要研發線上遊戲的台灣廠商都紛紛直接向韓國代理線上遊戲,因為費用超便宜,根本沒有必要花一大堆錢養開發人員自己開發遊戲。於是台灣的遊戲業開始沒落,線上遊戲公司都轉型成為韓國線上遊戲的代理商。
而韓國遊戲的研發公司拿到錢之後,就像英國一樣,投入發展,研發更多線上遊戲,很多經典線上遊戲,像是:仙境傳說、楓之谷、瑪奇,都是在那個時期誕生的。等到台灣人回頭發現自己已經落後南韓,想要急起直追的時候,已經被南韓很甩十條街了。
時光轉到今天,台灣的遊戲廠商依舊沒有得到教訓,遊戲產業的重心已經轉移到手機手上,好不容易又到一個市場洗牌的轉捩點,又有機會重新站起來的時候,遊戲廠商的決定是:代理中國產的免洗遊戲就好,倒了再換一款代理,比自己研發還要賺,自己研發有風險,代理遊戲毫無風險。
台灣錢要如何淹腳目
十多年以前,當時台積電還被三星壓在地上磨擦追著打的時候,就有一種主流論調就是,台灣只要捷安特不要台積電,因為晶片產業耗水耗能,然後只是基礎產業中的基礎產業,賣給高通上面是高通的LOGO,賣給NVIDIA上面是NVIDIA的LOGO,根本沒有人看過商品化的台積電產品,只是淪為外國的打工仔。不如捷安特,是自有品牌,有能見度又能賺錢,又能保護環境。
但是現在不會有人再主張這個論調,在2021年的今天,大家都知道,全世界主要晶片產能都集中在台積電手上,就算台積電依舊沒有任何商業化產品,還是國外的打工仔,因為不斷發展基礎實業中的基礎,依舊掌握源頭的關鍵位置,成為人人兵家必爭之地,而台積電也沒有像西班牙一樣,有了大筆現金後,窮得只剩錢,反而發揮手中優勢,想辦法讓第二名的三星連車尾燈都看不到。
而對於個人來說,不斷有人提倡,要為自己創造被動收入,讓自己連睡覺呼吸的時候,財富都會源源不斷自己滾進來。創造被動收入並沒有錯,但是當人人都忙著在股票市場創造被動收入,而放著正職、實業不做的時候,對於個人、對於國家長遠來說是有害的。也許可以變得很富有,但就是很富有就沒有了。
台灣錢要如何淹腳目,我認為就是要趁現在有優勢的時候,再不斷加大實業力度,讓自己處於更加優勢狀態,成為新一代的日不落帝國。